業務發展的硬道理

業務發展的硬道理

很久沒分享了,前陣子主要為搬家的事忙碌,現在總算安頓下來。

今次想分享這幾年收到過不少「應該如何發展 Slowly」一類的建議,綜合後我的一些想法。

我發現很多人都會祟拜大規模、高速擴展的方式,認為找投資者大展拳腳是成功的硬道理,否則可能會錯失良機。這不難理解,但真的適合每個業務每個情況嗎?

舉個例子吧,街角那家咖啡廳由一對三四十歲左右的夫妻營運,咖啡很有個性,偶爾會由店長搜羅難以在市面找到的咖啡豆寄賣;店面裝飾也對胃口,雖然看得出某些細節未注意到但問題不大,那種帶點點工業風又夾雜其他的設計算是中規中矩吧。但角落那張單座位沙發坐上去確實舒適,一坐可以坐上幾小時。伴隨在背景輕輕播放的音樂,聽得出歌單也有花心思,偶爾會令人回憶起某件往事。老實說價錢不比星巴克便宜,蛋糕曲奇偶爾還會略失水準而且偏甜。印像中從未滿座,卻有一批忠實顧客喜歡光顧,雖未至於可以上市分紅,但應該有不錯的收入。一進店面和老闆交換個眼神,因為太忙所以很少聊天,他一般只會一邊報以微笑一邊繼續執拾,然後就回到咖啡機後面繼續沖泡那杯香濃的咖啡。

也可以用我喜歡的那家手工漢堡店作例子,我猜不會有人建議那位廚師兼老闆去參考麥當勞的營運方針吧?或到隔壁的三文治店鼓勵人家去學習 Subway 如何征服全世界。老闆們可能從一開始就不想成為星巴克,麥當勞和 Subway,甚至還多少帶點厭惡,可能是不想失去個性,或者沒那種野心。我認為換成 App 也是一樣。

* * *

記得一開始創辦 Slowly 的時候,在第一年就收到過一封來自競爭對手的律師信。信中提及要禁止我們在所有內容裡使用「Pen Pal」一詞,因為是他們的註冊商標。自此之後有一段時間我們所有文案都轉用了「Pen friend」去代替,因為當時沒空閒也沒資源去找律師幫忙。直至早前想起這件事,特意到它的官方網站看看,怎料卻顯示了 GoDaddy 的 Domain for sale 頁面,大概應該是結業了。

另外也有留意不少同期的初創公司於籌集了資金後,成功地高速擴張,也花了不少資源在宣傳上。Instagram TikTok 等等常會看到不少 Influencers 高興地拿著手機為其拍照轉發。最近發現部分也無奈地宣佈結束,時間要短的話真的可以撐不過兩三年。看到別人的心血結晶要終結,也有一點點心同感受地難過。

其實行業內本來就很大競爭,而且潮流也一直變。特別是當擴充後自然有更多開支,至少員工也要糊口吧?情況就很多時候就變得有點不由自主。

說了半天,我想說的是「交筆友」本來就是過時的東西,否則根本不需要 Slowly 的存在,因為你大可以拿起紙筆就去寄信。這樣的一個小眾概念,甚至連市場大小都難以估計的時候,硬要說是 Blue ocean 就有點過份自我陶醉了。況且,我認為要為這個 App 找到能夠有相同理念的投資者實在難上加難。

感恩 Slowly 到目前還算穩健,每年各方面都有不錯的增長,那就繼續用適合自己的步伐向前進吧。

急速擴張可以是成功的秘訣,同時也可以是倒閉的捷徑。還好我們總算找到了一班不想到連鎖店喝咖啡的客人,哪怕他們只點一杯咖啡然後坐下來幾小時,去寫封幾千字的信給遠方的筆友。

而你又喜歡到哪裡喝咖啡呢?

下次再見。

封面照來源:Unsplash

展示評論